战争当中,“战-10ad”还勉强够用。遇到高强度战争,肯定是力有未逮。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决定用“战-16a”为平台,发展一种重型防空压制战斗机,而且是全能型号。
也就是说,不但用来取代“战-10ad”,还要取代“攻-8fz”。
今后,只需要这一种作战飞机就能完成防空压制任务,再也不用安排多种作战飞机协同作战。
这也是选择“战-16”的关键原因。
在帝国空军的装备序列当中,“战-16”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战术轰炸机”,并不是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更非重型攻击机。
严格说来,帝国空军并不缺乏重型攻击机,而且对重型攻击机的需求也不是很紧迫。
不说别的,“攻-8”系列再飞10年都没有问题。等到10年之后,“攻-11a”恐怕都几百架了。哪怕“攻-11a”只能算轻型攻击机,而且维护保养太麻烦,难以大规模装备,也还有海军的“攻-12a”可以期待。就算海军靠不住,还有按照多用途战斗机的标准研制,充当备胎的“战-11c”。
相对而言,在“轰-7”全部退役之后,战术轰炸机就已经“断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