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限制了载机的挂载能力。
即便对付军事基地,250千克级炸弹也足够了。
如果轰炸机场这类大型目标,往往得使用特种弹药,比如集束炸弹与子母炸弹,并非使用更大的炸弹。
问题就在这里。
在开发激光制导组件的时候,帝国空军的常规炸弹当中最小的就是250千克级,因此没有要求适配更小的炸弹。
当时,帝国空军也没想过要采购与装备更小的炸弹。
在投弹偏差高达数十米,甚至超过了一百米的时代,对炸弹威力有很高的要求,过小的炸弹不受欢迎。
直到大战爆发之前,帝国空军才提出了研制“小型制导弹药”的需求。
当然,不是说生产一些小型炸弹,再开发一种适配的激光制导组件就行了,帝国空军提出了更高,也更苛刻的要求,比如无动力射程至少都要达到60千米,能够通过更换引信来改变用途。
要求不低,研制难度也不小,意味着无法在短期内投入生产。
虽然帝国空军在24日白天大打出手,但是当天的主角不是空军,而是同样部署在斯兰的帝国海军航空兵。
在夜间的战斗当中,海军航空兵承担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