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下倒地。
在战前的和平时期,迢曼帝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养活七千万国民。
在大战爆发一年后,迢曼帝国用光了战略储备。如果不是靠梁夏帝国接济,恐怕在两年多前就已战败。
在此之后,协约集团不顾不利的地理因素,不断向巨大陆的腹地增兵,围绕经过忒尔帝国的战略交通线做文章,就是为了向迢曼帝国输血。等忒尔帝国战败,大动脉受阻,迢曼帝国战败就成了必然结果。
只是,骆沙帝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战略地缘上,骆沙帝国跟迢曼帝国如出一辙,处在敌国的包围之中,很难获得盟友的直接援助。
用西方列强那些战略家的话来说,决定大战胜败的,其实就是这两个帝国。
简单的说,就是看谁坚持得更久!
大战期间,同盟集团在冈伽罗平原方向上用兵,不断向巨大陆的腹地投入重兵,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不惜代价的阻击忒尔帝国,死守梵炎洋上的要塞,就是要保住通往骆沙帝国的交通线。
当然,也能通过此举给骆沙帝国打气。
迢曼帝国在旱灾与饥荒中倒下了,骆沙帝国的日子会更好过?
答案明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