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退而求其次的,并不是“战-9”太昂贵。
要往根本上讲,催生“战-12”的其实是新的攻击战术,以及新战术对作战飞机提出的要求。
简单的说,“战-12”不是用来填补“战-9”数量不足产生的空缺,而是取代性能已经落后的“攻”系列舰载机。
编入“战”系列是因为更容易获得拨款。
在“战-12”之前,帝国海军拥有大小两种舰载攻击机,即40吨级的“攻-5”重型攻击机与15吨级的“攻-6”轻型攻击机。
严格说来,“攻-6”其实是用来补充“攻-5”的缩水版。
主要就是,“攻-5”实在太大了,如果按5个中队编排,就会导致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大幅度减少。
关键就是,“战-9”同样是40吨级的舰载机。
正是如此,在帝国海军的超级航母上,一般搭载3个重攻中队加2个轻攻中队,大型航母则恰好相反。
即便如此,都对舰载航空兵联队的编制体系提出了挑战。
满编状态之下,超级航母都只能搭载3个中队,总共24架“战-9b”,而大型航母还要减少几架。
不管怎么编排,只要还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