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廉旭升计划”为骆沙联邦共和国提供数百亿金元的援助。在此后几十年里,骆沙联邦共和国修建了上万千米的铁路与数万千米的公路。
和平时期,这些基础设施是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经济支柱。
战争时期,上万千米的铁路与数万千米的公路,将成为军事运输的大动脉,成为帝国军队作战的底气。
可惜的是,波沙湾这边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这也是需要众多盟友参加地面作战的关键所在。
在答应出兵参与地面作战行动的7个盟国当中,就只有高巨王国、岱曼王国与巴铁派了作战部队,其他4个国家派遣的都是后勤保障部队。事实上,只有高巨王国答应出兵攻打伊拉克,而且承诺会在地面战争开始前,至少会向前线部署一个装甲旅,并自行完成运输等方面的工作。
出于后勤保障,丁镇南把高巨王国的这个旅留在了滨海地区,没有让其跟随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作战。
结果就是,名义上有几十万大军,其中的30多万都是“后勤保障部队”!
这种局面,也直接决定了地面战争的规模。
说得直接一点,除非帝国当局答应投入更多的兵力,增派几个师,不然得把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