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内蕴,墨义、论述皆是圆满无漏,竟挑不出一处错处来。
策论文章更是华丽而不失明净,文理精粹,已是能入他这个举人法眼了,不由捋须微笑。
下面就是诗词了,杜仲不由自主读了下去:“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反复看了几遍,许久没有说话,半响后,才吐了口气,说着:“真是好诗!”
自己虽说是举人,但诗词天成,这么多年来,却也没有几首敢说能比得上此诗。
“不写雪而写雪,前面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了夜雪之大之寒,处处扣题,却又不着痕迹,立意不俗。”
县丞杜仲不由赞叹,“从触觉、视觉、感觉、听觉四个层次叙写,冷、明、知、闻,一波数折。”
众位考官听了都是点头,赞同说着:“大人一语道破此诗妙处,初看时并不觉起眼,但细细一品味,便能觉出其平白浅切有深意,生动自然无斧凿。”
“大人治下出此人才,当真可喜可贺。”一个考官附和说着。
县丞杜仲点点头,也是心情舒畅,不胜感慨,“济阴县有此人才,必能大涨文风文名。”
说着,又有些心情低落,苦笑道:“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