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文学与文化支持,节目的内容和质量也在大幅下滑。到了金融危急之后,只有少数的报纸和杂志还在继续生存。这些报纸和杂志不是因为发行量大,就是因为依靠国家的补贴和资助。
文化是一种消费品,需要大量和持久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长期见效,持续发展。如果整个社会都想急功近利,或是只想索取而不想投入,那么,就会出现文化的疲劳或是文化的萎缩。而中国的文化疲劳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
人在疲惫时会感到疲乏乏力,无趣无味,心情烦躁,昏昏沉沉,甚至会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心情抑郁。处于这种状态中,除了休息,别的什么事也干不好。如果你非逼着他坚持工作,他只能给你敷衍应对,得过且过,不可能给你尽情地投入,更不会为你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文化疲劳的现象也如同人的疲劳一样,在它疲劳的过程中,它不可能出现大批的文化精英,也不可能创造出大批的文化经典和文化效益。所以,从90年代末起,我们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和春晚,几乎很少再能看到和听到非常经典的作品。文学杂志几乎没有人看了,有些文学杂志几乎成了一些编辑和作家的自留地,成了他们互惠互利的礼尚往来。电影因为缺少深刻而精美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