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为大明宫,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成为了一座离宫。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每年在固定的时间要去居住。到唐高宗李治时,忧郁身患风湿病,厌恶太极宫内潮湿,便搬来地处龙首塬上地势高地面干燥的大明宫里。高宗李治加以扩建,一度改名蓬莱宫,后成为唐代帝王在长安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
从地形来看,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到大明宫这里,有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塬,南北延绵约60里。龙塬的尾部是樊川。樊川是西安市长安城南郊著名风景区,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据传今樊川即当年樊哙花园遗址。龙塬的龙首在西安北郊。因这里的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塬。大明宫就建在这条龙塬的龙首,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龙首山北面为后庭,地势低洼,引龙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即太液池。
大明宫后庭区的规划十分注意地理位置的选择,避免后宫区域再次发生像太极宫后庭“揪湿”的失误。天子寝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山高地上;皇帝于后庭理政和宴请群臣的场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龙首山高地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