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咋不好?”他给我说起了他家在宝鸡农村,他出来给人家开出租车,一月才挣四千多元,可是,孩子在城里上个学就要几万,一家三口在城里租着房住,光是房租就要五百,所以,每个月都紧紧张张,连病都不敢得,得一次病就得花几百。生活压力真是太大了。
听着这话,我对他说,“你虽然是进城务工人员,但你的生活标准却是在跟城里的中产阶级在比较。西安市的平均工资前年是二千七,可你都挣到了四千多,这可是西安市中产阶级的标准。再是孩子上学一般是义务制就近入学,如果你觉得附近的小学不好,非要进到好的学校,肯定就得要花大价钱。这不光是你,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一样。”
听着我这话,他不吭声了,然后我对他说,“当农民的不能跟城里人比,就像工人不能跟局长相比一样。就拿我们铁路单位来说,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三四千元,可段长不但每月有四千多元的工资,而且还有二十万的年薪。如果这样一比,谁的心理能够平衡?如果段长再跟那些年薪几百万的国有银行的董事长一比,他是不是也感到非常地不平衡?”
人的心理平衡主要是由本人的心态和人生价值观所决定,而打破这种心理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相互间的对比。比如在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