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做火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造火炮需要用好钢,但是钢对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说是奢侈的,通常用来制作武器和铠甲。
粗铁虽然也能造炮,但是太过笨拙而且极不稳定,更容易炸膛。
思虑再三,郭嘉决定用青铜铸炮。
青铜虽然昂贵,但延展性好,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重量要比铸铁轻的多,而且取材还方便。作为云州这个边贸中心,铜和锡还是很容易就能买到的。
炮的口径直接决定了威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负重。大口径的青铜炮虽然威力也大,但是重量却成了难题,巨型大口径火炮只能放在城头要塞这种固定的地方。
但守城的话,拥有瓦罐炸弹和巨型抛石车就足够了。再增加火炮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郭嘉急需的就是能够灵活运输的轻量级杀伤力又相对大的火炮。
另一个难题就出现了。
既要扩大火炮的口径,又要减少它的重量,这对没有炮钢铸铁技术的汉末时代还是很困难的。
但是这也难不住郭嘉,青铜炮身可以薄一点,外面可以添加辅助物来固定炮身。
郭嘉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使用的土炮,是一种以生铁为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