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庸碌也好说他沽名钓誉也好,但是他设下的招贤馆确是大大的利好了那些囊中羞涩的士子名士。
因为这里不仅管吃管住出门还有马车乘坐。
所以襄阳的招贤馆也收留了很大一批文士。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周边逃过来的破家之人,多亏招贤馆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
当然白吃白住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你必须有学问,至少要精通经史子集,任何地方都不养闲人的。
饶是如此,仍然有大批外来的士子涌向招贤馆。
人来人往,谁也没有多注意郭嘉几眼,因为此刻的他已经面容大变了。
通过刻意的暴晒,郭嘉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变得黝黑,加上刻意留着的胡须和长刘海,就算是熟人也未必能够认得出来。
“不知道兄台尊姓大名?”
那人忽然问道。
能在这里排队也是枯燥无聊的,多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
“在下姓郭,单名一个河字,字奉义,颍川人氏。”
这是郭嘉早就编排好的身份。
郭嘉登上云州之主后,颍川的郭家也有不少人投奔了云州,郭和是他的族弟,年龄跟郭嘉差不多,不久前刚刚病死在了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