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使大夫潘长安这个名字进入了赵平的耳朵里,的确也是,仅凭邹如海这个刑部侍郎根本不可能下这么大一盘棋。
不过,就算潘长安和邹如海两人联手也没有可能做这么大的局,牵涉到地方官吏的任命,还必须经过吏部,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大乾的官吏何止千万,每年做出漂亮政绩的肯定不止潘长安和邹如海他们捧起来的那么一两个。
吏部管着官员履历调查、政绩考核和复核的官吏凭什么把机会给潘长安和邹如海的人?况且官吏的任命要先通过吏部尚书的审批,吏部尚书审批之后还要上呈给尚书台,这得要经过好些道手续。
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吏部的吏部司的任命,由吏部司的主事官从有着优秀政绩的官员中挑选,只要这里不出问题,审批程序越往上被否决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吏部尚书和尚书台的尚书令不可能亲自去调查被任命官员的履历和政绩,除非是他们中意的官员,他们才会特别关注和安排。
赵平想到这里看向邹如海,“除了御使大夫潘长安之外,还有谁?仅凭你们两个还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大一个摊子吧?地方官吏的任命必须要经过吏部,没有吏部的配合,你们力捧起来的官员根本不可能被安排到你们选定的地方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