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到地方的时候,发现在这里训练的还得有一千人上下的样子,不过这些被训练的汉子们没有穿整齐的军装,而是乱七八糟的各种衣服。
有些穿着边军的军装,不过一看就是破损的,大多没有甲片子,有的也是东少一块西缺一片的,让人看着就想笑。
这还算是好的,大多数人直接就穿着老百姓的粗布衣服。后来杨怀仁他们才知道,这一千来人是通远县城临时召集起来的民壮,大都是穷人家里的孩子。
这就是童贯的工作比较到位了,大战在即,通远县城里各行各业也都关门歇业,这就多了不少闲散的汉子们,让他们留在城内怕他们闲得闹事,不如召集起来稍微训练一下作为预备队,就算不能真打仗,哪怕护送粮草伤员啥的也是好的。
这样一来,整个环州守卫的兵力,就迅速扩大了一倍,三千正规边军,一千五百在编的民勇,加上临时募集的一千五百民壮,基本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的差不多了。
被分配来指导杨怀仁这一队人训练的,是个粗壮的大鼻子汉子,叫黄大银,个头一般,比杨怀仁还要矮上半头。
黄大银名字挺有趣,在杨怀仁老家那边的方言里,银和人有点分不清楚,所以很容易就把他喊成了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