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案前边,儿媳手脚麻利的擀着面皮儿,婆婆在一旁忙着把瘦猪肉加葱花儿的馅儿舀进面皮里,单手一合拢,另一手则快速地捏合,很快便熟练地包好了一只小笼包。
老丈在灶前看着蒸包子的火候,还不时地往灶膛里添着柴火,儿子呢,则来来回回忙着给客人上包子和收钱,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包子铺的灶也跟平常的灶不同,是那种连环状葫芦形的三个灶孔,灶孔上是蒸汽锅,锅的一头接着一个小水塔似的水桶,控制好了水流的速度,正好让水流慢慢流入到蒸汽锅里。
灶里的火是一样的,按道理说,烧水的锅上冒出来的蒸汽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但锅上边的出蒸汽的孔,则大小不一,是从左向右依次增大了的。
这样一来,三个大小不一的出汽孔里冒出来的蒸汽量便不同了,离的面案近的一边,因为出汽空大,所以热气冒得旺盛一些,离的面案远的,则相对温和一些。
婆婆包完了几笼小笼包子,便端到灶台前,老公公便或挪或摞,整合这灶上的三摞笼屉,新来的肯定是上热气最足的出汽孔加热蒸。
差不多快熟了的,则转移到中间的出汽孔上慢慢蒸熟,而蒸熟了的一摞,则移到最小的一个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