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办法,可惜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像章相公就曾经提起,前唐的科举,每一届取士的名额不到一百人,所以便提过减少每一届科举取士名额的方法,来缓慢解决官员冗余的问题。
但是这样做的话,必然会招致很多人的反对,同时对那些正在寒窗苦读准备科举的士子来说,这样做对他们也是极不公平的。
这就要说到大宋开国时留下来的常例了,咱们大宋开国时朝廷缺少可用之才,加倍取士,那也是时势所趋。
可后来因为每一届参加科举的士子数量庞大,所以一直以来取士的数量就固定了,知道现在,只听说过加开恩科多取士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如果现在突然宣布减少取士名额,那对于那些士子来说,进入仕途就更难了,这必然会让他们受到打击,同时让他们对朝廷也渐渐逝去信心。
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宋一直都是以文治国,人才多也说明官家治国之策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官家也不会同意这种办法。”
这些杨怀仁也曾经想过,于是问道,“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费尘答道,“这其实跟当年大禹治水是一个道理,堵不如疏。与其粗暴的减少每一届科举的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