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一个机遇,对他是机遇,对那些先生们工匠们是一个机遇,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个机遇。
于是他又给学院的先生们,也包括学生们许诺,不管是发明创造还是技术革新,部分行业,也不分人,只要是能利国利民,能实际奏效的,都给予一定的赏金作为奖励。
至于赏金怎么给,给多少,由柔石和利水先生在学院里成立一个类似委员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来评判新发明和新技术的优劣,能给社会带来多少进步,能给百姓带来多少方便,然后给予发明创造者一定的财物作为奖励。
杨怀仁自告奋勇成为这个组织的主席,他觉得以他的眼光,应该更有效的分辨那些发明和技术才是最有实用性和普及性的。
一万贯钱的数目,也绝不是上限,只要发明的东西和革新的技术有用,奖励的赏金甚至可以不设上限。
这样的做法可能在某些迂腐的文人眼里显得非常市侩,好像会搞得所有人都向钱看似的,但杨怀仁不觉得这有任何问题。
人家的发明创造对国家和百姓有益,就该得到应有的奖励,这才是激发所有人都积极进取,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好办法,好主意。
他甚至愿意拿军中的奖励制度来做类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