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登甫,北直隶钜鹿人,崇祯年间进士,崇祯五年时,因前任兖州知府王厂干与鲁王朱寿鋐不和,只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知府,便被朱寿鋐诬陷入狱,最后死于流放途中。随后由尼澄接任。
尼澄为人,比性格耿直一条筋的前任知府王厂干要圆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缓有度。但此人内心之中,极有主见,相当机敏决断。在崇祯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东时,正是此人率领兖州兵将拼力死守,才击溃了来袭的清军,保得兖州府城不失。时任鲁王的朱寿镛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合府皆亡矣。”
尼澄最后由于操劳过度,于崇祯十三年病亡。他死后,兖州百姓集资为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学大家范淑泰之手。
李啸与尼澄前段时间已打过交道,对这名精明干练又待人和蔼的兖州知府,印象颇深。两人初次相见后,很快就言语甚欢。对于李啸要求的提供粮草一事,尼澄亦是爽快答应。
尼澄在心下,甚至还有占了便宜的感觉。
自已仅仅只需提供粮草,便可得到李啸军这般精兵强将的大力援助,日后还会长驻单县以御流贼,却让自已这个兖州知府,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听闻李啸军在短短十多分钟后,便已全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