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以实行我军布匹生产能自给自足,不再受制于人,岂不甚好?”许秀清的这条建议,让李啸双眼一亮。对啊,现在粮食供应已然足够,为什么不能让那些下等田土改成棉田呢?李啸脑海中,迅地闪过了明朝真实历史上,棉花的生产与销售之事。目前在明朝,种植的棉花是中国传统种植的短绒棉,这种棉花,耐干旱,耐盐碱,通常不夺占水田。可谓是除了改成桑田外,利用下等田土的最佳方式。而在明朝,至于平均皮棉亩产,则是o.5担,价格是每担3.6两,或每斤o.o3两。也就是说种棉花的话2o亩可以卖36两,在目前的情况下,纯收入往往比种粮还高4成。当然,因为布匹是日常必须品,而不是奢侈品,其利润率没有种桑那么高。至于棉布,大约2斤半的棉可以织成一匹宽4尺长7丈的棉布,重约2o两,中间纺纱织染损耗率大约5o%。这是使用长绒棉与改良过得新式纺纱机与织机的结果。传统织机要用3斤棉才能织成1匹布,损耗率达到6o%。现在山东等地,最为普通未染色的棉布,批价约为3钱银子。在明朝晚期,中国便棉布开始畅销海外,由于价廉物美而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16世纪的万历年间中国棉布便开始远销南洋群岛,17世纪初的天启与崇祯朝,被称为netgas的中国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