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钱政策,打动了崇祯皇帝,他下诏道:“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然后,将因粮之法,改为均输,便颁布谕令,布告天下。
这项政策,后来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剿饷。
只是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原定只收一年的这项政策,一旦开征后,几乎就成了永久的定制,终明朝灭亡,而未得革除。
其实,这项因粮之策,最早是由卢象升提出来的,即田多的地主应该按多出的土地额数,向朝廷多交银子,这项制度,用意行事倒还好。但现在杨嗣昌为了早日剿灭流寇,病急乱投医,他改因粮为均输,即平摊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来,简直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使得无数本来就活不下去的良民百姓,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从此铁了心加入流贼队伍,成了了无穷尽的流寇兵源,实实让人扼腕。
当然,杨嗣昌这项剿匪计划,虽有根本性的缺陷,却也不能就因此将其贬得一无是处,毕竟在正史上,杨嗣昌这项十面张网的剿匪计划,在实施的头一年里,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
崇祯十一年这一年中,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在陕西东南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