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
皇帝简略地将宁完我说的条件,向二人转述了一遍,便开始向他们征询看法。
听了皇帝的介绍,陈新甲首先发言,他一脸喜色地向崇祯说道:“皇上,这是好事啊。现在清虏主动来求和,这对我大明来说,可是难得良机呢。依在下看来,在我大明如此残破,军力如此疲弊的情况下,鞑虏这般条件,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陈新甲说完,周延儒也轻咳一声开始说话,不过他略一犹豫,却试探着向皇帝问道:“皇上,鞑虏这般条件,没有狮子大开口,倒也确是在可接受之范围,若以此条件与清虏和议,朝臣虽还会多有反驳之词,但在目前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朝臣的非议终究会慢慢平息的。只不过,微臣却只在担心一点……”
他说到这里,抬起头,用一种探究的目光望向崇祯,欲言又止。
“玉绳,不必拘谨,你且讲来,你在担心什么?“崇祯淡淡地说了一句。
周延儒长叹一声,拱手禀道:“微臣在担心,若朝廷与鞑虏达成议和协议,唐国公李啸,会是要立刻与朝廷反目成仇啊!”
“周首辅何出此话?”听了周延儒的话,陈新甲急急说道:“唐国公在崇祯九年时,曾何其激进,力排众议主张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