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亦是急急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放城外围城的唐军入城。
武昌四门大开,四周围城的唐军,有如滔天洪水一般,向城中汹涌奔去,一瞬间,整个武昌城中各条街巷,全部都是唐军的兵马,那残余的千余名守城军兵,倒是根本就不见踪影。
唐军第六镇镇长刘国能,与第九镇镇长黄得功,一齐共肩策马,从北门入城,二人入得城来,看着前面这座被自已兵不血刃攻占的武昌城中那一条条宽阔街道,心下皆下感慨万千。
武昌,千年古都,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而成,千年以降,历朝历代,均不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
武昌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则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控扼两江,连通七省,乃是当时南方的十分重要城垣。
而现在这么重要的一座千年重镇,近乎完好无损地落了唐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