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萧唐不由又暗付道:用这白蜡杆大枪施展出来的枪势固然变化莫测,可是与其耗费大把的时光将它的招式练到随心所欲,在乱战中发挥出来的威力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萧唐记得历朝各代的军旅,选用长枪的材料也是以硬木为主(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曾言:“枪杆稠木第一合木轻而稍软,次之...攒竹腰软必不可用”;吴殳所著的《手臂录》中也曾记录白蜡杆子是棒材,而并非枪材),便是将白蜡杆大枪施展得融会贯通,在乱战中施展出江湖路数来......不止是萧唐觉得有些不妥,他还知道大明朝时抗倭军神 戚继光也觉得这兵器十分不靠谱。
正如戚少保所言:“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华冷兵器史里的无数军旅之中,却唯有明末秦良玉所统领的一支白杆兵广为后世流传了。
只是眼见岳飞将那白蜡杆大枪使得十分精妙,萧唐又向身旁面色满是欣慰之色的周侗望去,他也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