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原本的人员编制不变,如此不至分散战力军心。只是本来由萧唐钦点任命的各部统军正将,则按宋军制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百人......如此按满编制算下来,每支军旅最多时保持两万五千余名将士,而先前义军正将便是做为厢指挥使,也已然统领麾下的嫡系兵马。而马、步、水各军偏将,其中诸如杨再兴屡建功勋的将才,便提拔任命,再另行组建几支厢指挥编制的军旅。其余偏将则仍留任于所部义师,担任军指挥使或参军等武职,协同一起搭档时日甚久的正将继续辅佐。
然而也只是领兵出征时的军阶划分,按武勋官阶,除了当中萧唐欲重任钦命于军权中枢枢密院、殿前三衙的军事领导机构任职的心腹之人,于南北与宋、金等国势力犬牙交错地带设经略府节制诸军,而各路兵马总管,各州兵马统制、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则由各部保持编制的将领按分往调遣的诸地,再按以往功勋高低兼任。如此一来,得受掌管经略府、各路帅司的义军中上将之才,有权力调动所在路治这支军旅,在各处战略环境内以形成集团军的规模。而本来按宋廷军制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却致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的措施至少于现在这个阶段,也根本不必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