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流贼不灭,大明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杨嗣昌告诉崇祯皇帝说:“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
他认为清兵虽然几次入寇,但心腹大患还是那些流贼。剿灭流贼之后,无后顾之忧,国家就可以整军备武,还能利用俘虏的流贼和招安的流贼将领投入辽东,讨伐清兵,以雪多年之耻,永绝边患。倘若流贼不灭,这一切都是空谈。
可是朝中群臣都反对同建奴和谈,皇太极以为大明耍了他,于是在得到农民军陷入低谷的消息,便发兵入寇大明,迫使大明调遣剿贼的精锐回京勤王,这就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农民军。
“杨爱卿,建奴已经进入东郊,依你之见,当如何御敌?”崇祯皇帝问道。
杨嗣昌回答道:“我军长于守城,短于浪战。当凭借城池之利坚守不出,万万不可出城浪战。贼奴所至之处,调兵入城防御。尽可能的把百姓都送入城内,即可保护百姓,又可加强守城力量。贼奴入寇不过劫掠财物,掳掠百姓罢了,春耕之前必然退兵,只要我军坚守不出,贼奴自然会退去。”
按照史书上说杨嗣昌一心和谈,故意坑卢象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对。清军兵临城下,这时候清国是不可能同大明和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