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提出的一套生产模式下,人们惊讶的发现,在所谓的集约化、标准化、流水线环境下,一台秀儿机,一天,可以生产出将近十匹布!这还是在李守汉要求不能让织工太累,有所谓的两茶一歇的情形下的产量。
“此物一出,江南,杭嘉湖、苏松太的织户们,从此无噍类矣!”
粗粗的算了一下,就算是在苏松地区的织户们,五口之家手脚忙碌的忙个不停,每天也只可以织出来一匹布,但是,一台秀儿机,一天如果满负荷,换人不换机的一直干下去的话,一天应该至少可以生产十二匹布。
眼下的这二百台秀儿机,便是相当于将近三千台江南时下通行的织机了!
股东和掌柜们的眼睛看到的秀儿机,织的不是布,而是一根一根的金条。
在最初的惊喜之后,李沛霖就敏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查阅了户籍清册之后,李沛霖写信给在前线的李守汉。
“职下查我南中军所属汉苗夷傜诸部,截止于本年三月初五,丁壮男女约有七十余万户,人口四百余万。然,数百台织机,一ri即可有二千匹棉布出产,一月即六万余,职下恐用谷贱伤农之虞。。。。。”
李沛霖显然是无法说出市场供给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