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亲属被建奴掳走充当奴隶去了。另外便是沉重的贡赋压力,每年要将大量的稻米纸张布匹牛角送到辽东,这成为了朝鲜百姓头上沉重的压力。
这些,都让人们怨声载道。
这时候有人高高举起拥立光海君复位的旗号来,“当年光海君在位的时候,也是壬辰倭乱之际。大家的日子过得如何?!”
在这样的舆论引导下,很多老人想起了当年的壬辰倭乱。在丰臣秀吉指挥的二十万虎狼之师的猛攻之下,临海君李珒被俘,宣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全国团结一致打击倭寇很有作用。
看看当年李珲的一番作为,再看看当今的大王面对着辽东建奴的怯懦避战,屈膝求和,在有心人的故意引导下,舆论对于两任大王的评价凡此种种高下立判。
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在百姓的心目中,被囚禁了十余年的光海君,俨然成为了被乱臣贼子陷害的悲剧英雄。无数没有土地的贫民,更是怀念光海君在位时不用向国家缴纳粮食的好时光。
“如果光海君在位,只怕胡虏不会打到王京,将我们逼迫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