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以粮食为标准,石读作“担”,本是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后来转作容积单位,一石也即一斛,合十斗或一百升或一千合;后者以货币为标准(当时日本国内不铸钱,用的都是中国外流过去的铜钱),一贯即一千文钱,后来“贯”这个概念在日本也转化为重量单位,一贯仍等于一千文,而所谓重量单位的一文,就是指的一枚永乐通宝的份量。
在咱们粗略想来,理当是商品经济较发达的近畿地区采取贯高制(因为流通的钱多)。而主要的粮食产地则采取石高制(方便征收米粮),然而事实上的情况正好相反。大名们才没有那样温良谦恭,他们既需要米粮来养活家臣,也需要钱币去购买领地内不出产的各种物资,诸如铁砲、马匹等等,所以农民越是缺什么,他们反而越要收什么。
然而征收钱币作为年贡,甚至强制规定农民必须上缴永乐通宝这种质量好的钱币为年贡,使得农民们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因此贯高制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战国大名们又被迫逐渐转向石高制。等到丰臣、德川两家崛起先后统一日本,则石高制也就在全国范围内固定下来。后世对于战国大名的领地大小、财政来源,往往用年贡额来推测和计算,一般也都采用石高制。
但是石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