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跪下回道:“皇上,正是此物!”
此时流行于大明和清军之间的火铳通常为八棱型,铳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做铳腹,细的做铳口,火铳初制时还是粗胚,镗内粗糙不平,这样的火铳,自然不能作战,便需用钻头将铳镗钻大钻光。钻镗技艺较精,人力也有限,在大明,好的钻头与挫刀都是采用上好的堕子钢,堕子钢己经算是当时上等的硬钢,但其实钢性与后世还是相差甚远,用堕子钢钻铳膛,还是很难钻,一个月才能钻光也可以理解。
而且铳膛钻好不就完了,还需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又制作螺丝后门等,所以当时打制一门鸟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与设备,产量还不会很高,大部分时间便是消耗在这铳管的钻镗上。
其实当时大明工匠中己经普遍使用一种人力钻床,便是用木料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进步不少,但还是很累,改进成水力后,便如虎添翼了。
“奴才们每每思 之,以水力推动,较之人力,效率提高数倍不说,且用力匀称,不存在人力之疲惫。且一个工匠还可以同时照看几台钻床。此为试制之款型,如果使用效果良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