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就是弄点水暖管件,我们可是把一座塔的零件都预备下来!”
“方丈,本官此番前来。一为瞻仰宝刹,二来,烦请方丈及合寺僧众为我南粤军历次为国捐躯将士做一场水陆道场,以超度英灵。三来,据说如今天下各寺庙之经文皆出自贵宝刹,在下想请回一套,在南中各地弘扬佛法。”
大报恩寺在明清两朝一直是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特别是以编撰、雕刻、印刷汉文佛典的总集大藏经而著称。
能够出资雕刻印刷一部大藏经,一直被佛教徒视作是至高无上、功德无量的盛事。
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在明清出现的5部大藏经中,有3部官刻与大报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有关。其中直接相关的为《初刻南藏》(以前称《洪武南藏》)、《永乐南藏》。而在北京雕刻的《永乐北藏》,不仅以《永乐南藏》为范本,而且其主持者有不少是来自大报恩寺。
经版雕刻于大报恩寺并在该寺长期保存、印刷流传的《永乐南藏》,影响最大。可以说,自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南藏》雕成以后,大报恩寺一直承担着全国绝大部分寺庙的印经任务,是中国佛经流通的绝对中心。《永乐南藏》到底印了多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