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事,完全是轻举盲动行为,不仅打乱了三方布置,而且暴露了明军的弱点。实质上对后金有利。
但是镇江之役后,王化贞“气益盛”,听不进反对的意见,却锐意出兵。尽管此次出兵未成,然而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守和战之间的争论更加激烈,经抚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于是“诸道将皆浮沉于战不战之间,守不守之际。凡事牵制者多矣”。这种“徒费光阴”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明廷的重视,把经抚不和一事。交由廷议。当时,许多大臣害怕卷入这场政治争论的旋涡承担责任,所以不想把此争分个是非曲直,而是采取调和矛盾的办法。“战守相资”,无助问题。
这边争吵内耗不休,那边建奴可是觑个空子便大举进兵。
天启二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大臣,领兵十万余人,“各举干粮。并攻城车辆,钩梯及挖城铁锹。尽数西发”。乘明军“经抚不和,战守无策”机会。向辽河以西进发。十九日,建奴大军兵到达辽河东岸牛庄附近的永昌堡宿营,观察明军动静,得探报王化贞重兵驻守广宁,为了减少攻坚的困难和士兵的伤亡,采取先打广宁的屏障西平等堡,引诱广宁明军出城来援,在野战中将其歼灭,这样可不费力的攻占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