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告之曰,吾辈之船。概只能出吴淞口,在崇明、杭州湾等处接驳转运粮米布匹沿江贩卖。此举皆为所谓江海联防协定所致!”
几个读书人抑扬顿挫的声音在一品香客栈的院落里传播,随着这声音,侯方域的文字也传递到了住客们的耳中。
“这是哪位才子所做?当真是振聋发聩!我冒襄当以此下酒,浮一大白!”
跨院里,一个男人兴奋的大叫着。
复社四大公子的两位,就此相见。
不过,此时冒辟疆却还没有那位给无数历史学者和三流小说作家制造了饭碗的董小宛在身旁陪伴。
“吾辈复社,当效仿前辈东林,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自当为民请命,废除江海联防协定。将粮米运至大明各地,以哺嗷嗷待哺之灾民。”
两位日后都是靠着女人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才子,在书桌前指点江山臧否人物。(似乎这二位不但都是因为女人被大家记住,而且,在节操等方面,似乎还不如女人。)
“朝宗兄既然开风气之先,辟疆自然要追随骥尾。便也要做一篇拙劣文字,为朝宗兄鼓吹一番!”
冒辟疆也是说干就干。数日之后,一篇充满了人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