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只能是知了。如今,南中地区的几个粮食主要产区连续几个好年景,各处的官仓、常平仓、思 无仓等仓廪之中更是堆满了稻谷,再加上前几年的陈粮更换,亟需出口。
这些陈谷,昼夜不停的被转运到海边,装载上船。北上运到上海、登州、天津等地,之后由各处与南粤军有关系的粮食商人继续往内地转运。利用内地与南中巨大的粮食价差。赚取巨大的利益,同时,为南中的工场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倒也是令江南一片繁盛的景象。
从隆庆年起,一直到崇祯末年,海外流入的白银高达几亿两,然江南一带。却经常饥荒,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有着“苏杭熟,天下足”美称的苏杭等地。田地中的作物,被生丝、原棉等物取代。
曾有明人笔记言:“苏州,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矣。”
商业的诱惑,让当地百姓,纷纷改种经济作物,依靠出售生丝、棉纱、棉布等来购买粮食在这种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的时代,跨区域购买粮食,很容易造成粮食危机,特别因天灾造成粮食短缺时,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区,一样遭受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