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棒槌型,有五、六丈高,坡宽而平,长三四里许。这片山岭土岗屡屡出现在时人行纪、诗词中,它便是欢喜岭,同时还有一个名字:凄惶岭。进关者,望山海关近在眼前,心中欢喜,称欢喜岭。出关者,心中凄惶,不知何日返归故乡,称凄惶岭。
当洪承畴很是称职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带路党为多尔衮讲解了这座山岭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号的时候,多尔衮大手一挥:“传本王旨意,这座山岭,以后便只有欢喜岭一个名字。”
这是多尔衮的行军大队看到远处这座山岭时生的小插曲。
从地理环境上看,欢喜岭缓坡曲线,岭下有孟姜女庙,还有官道而过,一直连通关门,威远堡就在岭上。城堡不大,周不过七十步,正南为城门,城高倒有三丈,下以巨石为基,四隅起有台跺。
此堡俗称呜咽城,又称威远台,是山海关城对外的一座前哨城池,平时有一把总领兵居之。此时,已经成为了摄政王的临时行辕所在地。
守御城堡的,已经从头戴折上巾身穿红色胖袄的明军士兵,变成了明盔铁甲的噶布什贤兵,城外驻扎的,同样是精锐的巴牙喇兵。城堡内进进出出的,都是满蒙汉八旗的固山额真,六部承政、启心郎、内三院学士等清国核心高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