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山之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德累仁,讴思 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且留都部院有司之善备,梁公父子兵马之精锐,存亡续绝,扫清宇内,呼吸之间也!远近已起义兵,羽檄交驰,或往山左,或至江南,荷戈载粮景从者如流。
三桂蒙受厚恩,怜民罹大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我无故而遭国难,大清理应助之。
除暴剪恶乃大顺,拯危扶赖乃大义,出民水火乃大仁,兴灭继绝乃大名,取威定霸乃大功,况流寇敛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军所有,此又是大利。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选精兵,与三桂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大明国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顿。”
仔细的看过了这封借八旗兵入关剿贼,恢复北京的书信,吴三桂又一次的犯了犹豫不决的老毛病。
原因嘛,却也是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