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此高的含量来制造银元,除了为了打出弘光银元的招牌,让弘光这个年号更加具有号召力之外,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考虑,也就是为了防止有别有用心之人仿制、伪造银元。须知,此时大明户部的折色银,含银量不过九成三,而江南各处流行的民间银锭,充其量也只有9o%的含银量。
虽然,这些银元采取水力为动力进行冲压,不能保证动力的稳定性,银圆之间,略略有些差异,不过能达到如此精美与标准,已经非常不错,民间接受与普及,不是问题。
看着这些闪烁着亮晶晶光芒的钱币,朝中的百官却是各怀心腹事。这些钱虽然他们也是第一次见,但是并不陌生,因为他们自己最重视的南中银元和通宝,跟这些货币成色基本一致。南中银元和通宝,一直被他们珍藏在私库里,小心看守,珍重万分,但是,如今要让他们接受这些跟南中银元通宝成色基本一致的新朝货币,他们却不情愿起来。
因为,一旦这些钱币在市面上流通,进入朝廷的财税体系,流入官府的库房,那么,他们便失去了一个剥削、压榨平民百姓的良好工具。
大明铸钱,在明太祖朱元璋时,只交由工部的宝源局负责,那时每年铸钱不多,而且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