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三十五章 币穷匕现(上)
,含铜量高,份量足。想来在市面上一定会很容易为百姓商贩接受。

    至于银子铜钱搞成个什么形状,大臣们倒不以为意,大明计算银两,向来只看成色与重量,形状什么是不管的,便如碎银子,便是从一锭银子中剪下来的,一夹剪下去,是什么形状?大明的官银折色银,铸成元宝样子,只是方便统计罢了。

    反觉得这样一枚一枚,使用方便,不必再称重量,看成色,倒也是方便。可是,方便倒是方便了,咱们上哪去赚钱去?

    在大明体系内,铸钱是一桩可获暴利的买卖,那是尽人皆知的秘密。这时的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至少可得钱一万六千余文,然百斤铜料成本不到一半,利润率差点达三倍,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

    所以说,从明太祖开始,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就越来越多,尽管死罪,终不能止,展到现在,越泛滥,还尽是官将,豪绅,宦官等控制参与,私钱商势力越来越大。这些私钱商人,往往就以朝廷大佬为倚仗。换言之,一个是保护伞,一个是白手套。

    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火耗”!火耗一词起于万历年间,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出现。各地征收赋税,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