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攻城战是一场真正的血战。
根据后世的《日本战史》记载,经历了平壤战役之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所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接近三分之二,此役之后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
李如松虽然作战勇猛,军令严明,但他并不是无脑猛冲,也不会利用属下的性命来给自己填军功。
明军只付出了不足一千人的牺牲便攻克了平壤城
作为一场城市攻坚战,明军与日军的阵亡比例大约为1(明军):15(日军),这在整个战争史上都是少有的战绩。
而李如松更是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赢得了三国史学家的尊重和敬佩。
不仅如此,平壤战役的胜利意义不仅仅在于收复一座坚固的城市,甚至也不是消灭了10000多个倭军士兵那么简单。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打掉了侵朝倭军的嚣张气焰,大明帝国天兵降临的消息如同炸雷一般,令整个朝鲜半岛的倭军闻风丧胆。
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等等,这几个人的名字在后世被岛国人吹的神乎其神,什么外号都敢给,然而此刻都是不战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