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秦良玉的产业,也就开始忙活他们在船上商议之事了。
建造玻璃工坊最先需要考虑的是搭建一座合格的坩埚炉。
烧制玻璃需要把纯碱、石灰石、石英混合的材料加到到一个极高的温度,寻常的炉子肯定不行。
就算是锻造铳管的那些铁匠们用的高炉也完全不够格,得需要专门的人才弄一个专门的炉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干果也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思来想去,当下的条件里,烧制瓷器的工匠是最接近秦良玉要求的人。
众人在忠州休息了几天,便又跑了一趟重庆,打听出了有一个村子全是烧制瓷器的手艺人,尤其是青花瓷远近闻名。
到了地方,秦良玉随便一看,果然整座村子都是高炉林立,满是烧制瓷器的工匠人家。
四处看了看,秦良玉也确认了另外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跟那些制作枪械的工匠差不多。
在大明朝都是只能勉强糊口的样子。
找了一家规模中等的瓷器作坊,秦良玉递上名帖。
很快便有人跑出来热情的招呼着秦良玉进了屋。
秦良玉也不打算跟他们拐弯抹角,便开门见山道:“不知道尊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