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力排众议,强迫大臣们答应了他的东京扩建想法。
从艺造局开始兴建,到学校的规划,再到皇后的花园,再到基础的福利社,由朝廷牵头,有些工事已经运转起来。
甚至包括新城的领地的规划以及对民间商人售卖的价格都已经定下来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收入,预计已经超过了七千万贯。
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徐处仁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原来朝廷还可以这样赚钱?
而且按照这样规划,还不知七千万贯!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人要愿意买地,商人都是逐利的,如果新城没有钱赚,商人们自然是不愿意买,所以政事堂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将周边的人口都吸引过来。
好在大宋开国还是有好的东西的,例如宋朝的户籍制度就比前唐要人性化很多。
前唐的户籍里是有良民和贱民之分的,但是到了宋朝就没有了,只有坊郭户和乡村户,就是所谓的城市户籍和乡村户籍。
而且人员流动也不再受限制,不需要官文,乡村户是可以自由出入城市的,甚至流民也可以,这和后世已经几乎一样。
这种开放式户籍制度,对扩建东京城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