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啊?”赵匡胤非常老道的又说到了点子上。
李中易索性站起身子,侃侃而谈:“这就需要监督了。朝廷派人当地方官之副,遇有大事,必须召集众官,当众签押确认相应的状况,则可解决事权不一的问题。”
“妙,妙得很,先生果然胸藏百万韬略!”赵匡胤下意识的叫好,却让李中易看破了内情。
如果不是平时十分注意了解这些东西,至今还是个武将的赵老二,怎么可能有闲心去研究吏治呢?
一顿早饭,吃了一个多时辰,李中易也真正坐实了先生的身份。就连一直喊无咎兄的赵匡义,也在赵匡胤的冷眼逼迫下,改口叫了先生。
实际上,李中易刚才当了一阵子老师,等于是提前给赵老二打了预防针。万一,赵老二夺位成功,真正成了宋太祖,可不能偏听,赵普那家伙的文官过度集权的建议。
强干弱枝的政策,固然加强了朝廷的权力,却也使地方上基本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
吃罢早饭,李中易发觉赵家兄弟和慕容延钊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他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除了赵匡义是个闲人之外,剩下的两个可都是统兵大将,如果不事先请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