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易去过造箭坊几次,那里有八百多名工匠,人数确实已经不少了。只是,由于生产的工艺流程存在严重的问题,一名工匠需要从头到尾,独自完成造箭的整个过程。效率怎么可能提得高呢?
孙大清的意思很明白,想让李中易这个分管造箭坊的盐铁副使,把高洪泰的生产指令给顶回去。
高洪泰突然加大了弓箭的生产指标,不管合理性怎样,配合的肯定是柴荣的北伐大计。李中易只有脑子进水了,才会去公开反对。
“孙公,在下初来不久,各种情况还没有特别熟悉,所以,也不太清楚造箭坊的的生产能力。”李中易说的是实情。孙大清即使心里不爽,也无话可说。
孙大清也猜到了李中易会躲闪掉这个任务,可是,高洪泰是新任三司使,大权在握。他哪敢轻易得罪?
“无咎,不如你我一起去找高公,做个说明?”孙大清自然不想独自硬顶高洪泰的无理要求,怎么着也要把李中易这个该管的副使,拖进去一起垫背。
李中易心想,来钱的肥缺你都占着,倒霉的事情就拖俺下水,有你这么干的么?
“孙公。你在任日久,非常了解造箭坊的能力,在下刚来不久。两眼一抹黑,连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