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从根子上鄙视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的结果,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多么大的阻碍作用?
上哪里去找作为参照物的基准尺度呢?李中易陷入到了长考之中。
由于北方中原地区,长年处于战乱时期,城头经常变幻大王旗,唐代的一些计量工具的标准,很多都遗失了,或是根本无人考虑要去整理。
因为平时很少注意的缘故,官府并不重视直尺的标准化,只要目测比较直,也就可以了。
但是,针对升、斗、石,这些装粮食的体积单位,官府涉及到切身税收利益,就异常重视。每座县衙门前,都有加盖有官印的标准计量工具,作为基准。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斗收粮税,小斗交给官仓,类似的损公肥私现象,屡见不鲜。
李中易亲自检查过已经造出的羽箭,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每支箭的长短都不一,即使是目测,也有很大的差距。
多则相差几厘米左右,比李中易的左手第一根指节还要长,显然,完全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大致差不离,也就糊弄过去了。
这就和中国的战史记录一样,都有个不精确的毛病。比如说,战史上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