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地形的时候,杨烈的反应速度,比李中易还要快得多。
哪里可以藏多少兵,哪里容易被伏击。哪里的渡口一个时辰内,可以通过的最大的兵力,简直是如数家珍。
李中易有理想相信。这个杨烈绝对是出身于将门世家,只是,既然他自己不愿意说,李中易也不会去勉强。
只要李中易的军官团里,没有异族蛮子,别的都好说。李中易用人的习惯,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论出身,能者上,不能者坚决下。
一个小集团。或是一个团队,草创之时定下的规矩,对于后来者,具有绝对的示范作用。
早在第二个月开始。李中易就把教士卒们识字的任务。交待给了军官团的成员。
月末考核的时候,识字士兵的比例,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指标,成了悬在每个军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知道民族大义,而不是只知道谁给饭吃,就给谁卖命。
后世的愤青们,大多数都是学生。他们的阅历不多,思想也很简单。偏偏还自命不凡,以为天下兴亡,非他们莫属。
但是,李中易也是从愤青岁月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人嘛,总要有点精神力量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