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几万契丹铁骑硬拼的程度。
李中易陛见之时,柴荣虽然已经无力亲批奏章,却也借着此前所赐的紫金腰牌的威力,默许李中易便宜行事。
兵法早已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李中易可不是一般的领军大将,他这个副相的临机处置之权。尤在殿前司副都点检,赵元朗之上。
如今的局势。其实也异常的诡异,大周和契丹双方,各拥精锐十余万。
双方谁都不敢先撤,却又无力一口吞掉对方,这就属于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都怕!
李中易在获得了柴荣的授权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偷袭目标,便是榆关,也就是后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榆关,是连接契丹人的中京道和南京道的咽喉要道,中京道的牛羊牲畜,南京道的粮食,都要经过此地转运。
这榆关的地势十分险要,却偏偏因为地处契丹人的“大后方”,据大周派往契丹的细作回报,榆关的军备一直异常松弛。
更重要的是,榆关就在渤海湾的边上。李中易率领的大股船队,可以十分方便的展开偷袭行动。
进可攻,退还可守,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日后的下午。乘风而来的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