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透其中的弯弯绕绕,更不懂帝王心术,难怪年纪一大把了,还只是个小小的水师都指挥使。
李中易明知道可能功高震主,却依然在契丹人的腹地,玩出了很多花样。
在杨烈看来,借用李中易自己的话说,这叫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将神话一般的契丹精锐属珊军踩在脚下,如果是承平时期,李中易很可能回京,就被架空权力,从此永无出头之日。
问题是,柴荣快不行了,太子又十分年幼。一旦山陵崩,主少国疑,人心必然浮动,那时候的朝局变化,也就多出无数的想象空间。
杨烈算计得很清楚,太子的身体一直很弱,哪怕柴荣再怎么贬抑李中易,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李中易不死,哪怕被贬成布衣,也没啥好担心。以李中易的统军本事。只要契丹人南下或是外藩们起了别样的心思,朝廷即使捏着鼻子,也要重新起用李中易。
啥叫底气,这就是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李中易的原话。杨烈一直铭记于心。
李中易还有一句话,杨烈始终认为,堪称经典名言:第一个出来卖笑的很可能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