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死记硬背,却又百无一用的科目,他也会选择作小抄。
另外,如今的科举制度,漏洞简直是百出。第一条就是,没有采取严密的糊名、誊抄制度,导致作弊的空间,十分巨大。
也正因如此。魏仁浦才必须做通李中易的工作,确保他家的三郎,能够顺利的成为京府的乡贡。
现在的问题来了,老魏的皮球踢了过来,李中易需要什么样的好处呢?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上,其实可换可不换,主要原因是,他的手头并无多少文官,可供提拔。
不过,魏仁浦既然主动示了好。已是鼓足了勇气。如果李中易不给丝毫情面,将来,绝对会多一个劲敌。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李中易顺手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又何必硬要往死得罪老魏呢?
“府衙左判刘某,可谓是个能吏,却一直不怎么得志。”李中易含含糊糊的开出了价码。
魏仁浦心头猛的一松,只要李中易愿意开价,这笔交易就大有成功的希望。
“呵呵,无咎啊,得空的时候。帮老夫教教三郎,让他学着带兵打仗。”魏仁浦笑眯眯的望着李中易。他虽压根就没提,怎么提拔刘金山的事。一切却都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