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的战乱时期,由于契丹人的不断袭扰,营州本地的汉民损失极大,即使没死的,也大多逃难去了。
等到契丹人彻底的占领了幽州之后,重用汉官管理民政,地处南京道和中京道必经之地的营州,人口逐渐增多,商业也日益繁荣起来。
道理其实很简单,逃出去的营州汉民,包括大户人家在内,很多都无法再回营州。
人口少了,无主的土地却增多了,只要依附契丹人的汉官不全是笨猪,按照传统的治理方法,采取无偿赠送土地,以及若干年减税的务实政策。
要不了一代人的时间,营州本地的小农经济,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李中易一边翻阅文档,一边仔细的琢磨着,敢窝藏传国玉玺的那位仁兄,必定是个心机深沉的家伙。
左子光已经把全城的人丁户籍,全都梳理了一遍,那人却始终杳无音信。
这么大的一座宅子,李中易进宅的时候,宅内又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从诸多的事实反推回去,平日里宅子里的仆人,一定少不了。
忽然,李中易脑子里的灵光一闪,大叫一声,“唉呀呀,某家险些错过了……”
话音未落,就听左子光的声音,从窗外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