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成训的新兵入营原则,暂时只能被搁置,改为以战代训。
也就是说,这些原本的朝廷禁军士兵,每日跟着老兵们一起出操,一起训练。
李中易想得很通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生存大环境的压迫之下,这两万有一些组织性和纪律性老底子的禁军士兵,只能尽快适应李家军的氛围,否则就必然会被淘汰掉。
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杀敌少流血,这一直是李中易的建军基本原则之一。
与之相配套的是,战兵末位淘汰制,这也是李中易强势主导的军事制度创新成果之一。
按照条令的规定,每月底必有一次全军大比武,由参议司、军法司、镇抚司以及军事指挥官们组成若干个评价小组。
评分排在最后的两千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若下月还是排在倒数一千名以内,那就被很不客气的被踢出战兵的序列,转入辅兵系统。
与此同时,从辅兵系统之中,选拔评分最高的两千名官兵,调入战兵序列。
在李家军中,战兵和辅兵的待遇,有如天壤之别,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
人上人的权贵生活,距离普通士兵太过于遥远,但是,有比较才有伤害。
开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