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造出廉价、可堪使用的弓弩即可,不要求质量太高。
另外,李中易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流水化的规模生产模式。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一名工匠只专著于一个部件的生产,就算是傻子都可以越造越精。
准备弓弩和刀枪等等器械,仅仅是李中易筹备城防的最基础的一部分而已,由于榆关早已是一座兵城,李中易考虑到平直关墙的严重缺陷,索性命人拆了关内一半的房屋,沿着关墙的内侧又砌了十余条登城的台阶。
这还没算完,李中易又命人以每两个箭垛口为基,都用装满沙土的麻袋竖成阻隔墙,从而将整个城墙,分割成了若干独立防御作战的小堡垒。
如此一来,哪怕是契丹人下死力侥幸拿下了某一段关墙,在后边优势兵力的及时增援之下,也不过徒劳的妄想罢了。
当高丽国的第一批粮食送到之后,李中易命人垒起近百个大灶,日夜不停的造酒,同时提纯酒*精。
凡事预则立,不以则废,就算是李家军的弓弩消耗殆尽,只要有“魔鬼鸡尾酒”的存在,契丹人无论扔下多少条人命,也难以撼动榆关的安危。
就在李中易积极备战的当口,突然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耶律休哥挟持了契丹睡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