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而不可能再多。
由于争霸中原时间紧迫的关系,在高丽国中所造出的大船,根本没有办法按照规定的流程,先花三年时间,彻底晒干木料,再刨开木板造船。
李中易想出了速成的办法,也就是搭建起工棚,修了大量的地炕,将木料堆在工棚中,利用烧炭的热量,将木料尽快烘干。
烘干木料,毕竟不如天然晒干的结实,这也就带了不可避免的隐患。速成法造出来的大船寿命,即使保养得再好,顶多也就五年而已。
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应急性选择!
李中易虽然占领了高丽国,利用高丽的各种资源养活整支李家军,但是,高丽国的男女老幼,全部人口加起来,也就三百多万人而已。
如果从陆上进攻契丹人,单单是三万辅兵,根本应付不来大军沿途的后勤补给,势必要多征民夫。
高丽的壮丁,被多抽五万出来,种粮食的男人就少了许多。粮食减产,李家军也就很难吃饱饭了,从而形成永远缺粮的恶性循环。
仅仅是后勤上的空前压力,就逼着李中易,只能走海路运输这一条路。
海运的成本,比陆路运输小了很多倍。美中不足的是,必须控制住真正的“漂没”损